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

睿智的父母之受(三):放手!

[p9]“世界上的職業、專業有幾十、幾百種:有人修路,有人盖房,有人種志,有人行醫,還有人在紡紗織布......但是有一種最包羅萬象、最複雜、最高尚的工作,所有的人都在做,但在每個家庭又各有特色,絶不雷同--這就是造就人......
[p11]無論您在生產崗位的責任多麼重大,無論您的工作多麼複雜、多麼富於創造性,您都要記住:在您家里,還有更重要、更複雜、更細緻的工作在等著您,這就是教育孩子.這不僅是您最重要、最必需、最刻不容緩的工作,也是我們社會的要求,因為世界上最可寶貴的,就是人.尊敬的父親、母親們,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清楚,不受教育、學識淺薄、在道德方面一無所知的人,就如同發動機已經損壞的飞機,一旦飞上天空,不僅自毁無疑,還會給別人帶來死亡.”

造就人的過程中,最難為的是什麼呢?--放手!

放手!說得容易,行之却難。

女兒中三獨中統考剛結束,校服未除,一班同學就相約到廣場去遛逹。載她們到廣埸門口,女兒’三步一回頭’,朝我望了幾回,似乎感應到這個老爸的心正揣揣不安。是哬,我有不安。對女兒獨自出外,我一直都不安。既使是這一回,老伴前兩天就給我照應說:女兒過兩天考完試,會跟同學出去走走。腦海里想起朱自清的《背影》,也記起龍應台《目送》之說,更憶起某家教學者說的:親子教育最大困難就在於放手

放手!放下!真得不易為之。

女兒自母體分離出來,就是放手的開始。周岁學步,是放手的繼續。會走會跑,進幼稚園,又是另一個進階;小學,更是一個進階;中學,則是一個飞跃。過程中,我的心是一陣陣的難過不舍;不過,還是提醒自己必得割捨。

放不下手,因為要控制。難以割捨,必得割捨,關乎良知。我的良知告訴我,女兒只是上蒼賦於我的一項義務,一個責任--撫育她成人成才,行她該行之道。她是我的,也不是我的;她跟我有血緣上的聯結,她跟眾生與天地有合一的關聯;我之為父,在於助其一臂之力。我的血緣良知,我的家庭良知,我的家族良知,還有更大的良知,等等,都在我的控制與割捨之間,影響著我。

所以,家庭教育之良莠在於父母;所以,苏霍姆林斯基在這之後的篇章里邀請父母
看看自己的精神世界

[p12-13]
教育孩子需要付出特殊的力量,這就是精神力量。我們用愛--父母之間的愛,用對人的尊重和人性美的執着信念去塑造人。出色的孩子,總是生長在父母彼此真誠相愛,也真誠熱愛、尊重別人的家庭......要記住,孩子最先是從你對妻子真誠的愛中受到教育的。而真正的愛,就要付出,要投入,要把另一個人看作是你要為之謀幸福的許多人中的一個。一個好的丈夫用愛為自己的家庭創造幸福。就像太阳的光和熱能使玫瑰盛開一樣,父親的愛也能使孩子的品德變得高尚......記住,在你周圍的世界中,最重要的就是人!人有多個方面,非常複雜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歡樂和痛苦。如困不在心靈麻木症還處於萌芽狀態時就戰勝它,你就不會把自己的妻子作為一個人來體察和呵護,你就不會去愛她,不會努力地幫助她更加完美和高尚,這樣,你也就不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

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

睿智的父母之愛(二):一點心得

問:親子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?

相信好多人(包括以前的我)的答案是,當我有了孩子之後。
讀了《睿智的父母之愛》,我發現,這個答案是錯誤的。

[p37-39]一個孩子的父親跟苏霍姆林斯基說:“有什麼比從老師那里聽到這樣的話更讓人痛苦嗎?老師說:‘您的孩子安靜、守紀律、愛勞動,但是...他的智力不行。他的學習分能得三分就不錯了。’我理解老師的意思:...別的孩子一堂課能做三四道題,而我的薩什卡一道也做不出來,他甚至連題目的意思都弄不明白。這是怎麼回事?難道小兒子的發育出了什麼問題?請相信,我愿意用我的後半生讓我的兒子聪明起來。”
...親愛的父親、母親們,您們都希望孩子聪明令俐,希望人類所有珍貴的精神財富都能成為孩子的財富。那麼,實現這個愿望取決於什麼?是哪些因素決定了兒童和成人的智力?
影響智力的因素很多,首先要提到的是一些年輕父母對待新生命不負責任的態度。...腦是智力活動的物質基础,它在母腹中就開始發育。兒童健康,尤其是兒童智力發展有個可怕的敌人,這就是父母嗜酒。酗酒者生下的孩子,大腦發展或多或少總會出現一些偏差和異常。要想生一個先天殘疾者,只要父親、母親喝得烂醉就足够了。在父母醉酒時受孕的胎兒易患“貽兒酒精綜合症”,它的嚴重後果之一,就是損傷胎兒腦的發育。損傷嚴重的孩子,還未出世,就注定要在智力落後兒童學校學習;輕一些的孩子也會思維迟鈍,記忆力薄弱。這些孩子一生都要承受父母輕佻行為強加給他們的痛苦。

讀到這些文字時,我領悟到:親子關係在男女雙方結為夫妻後準備成為父母時,就開始了。
不對,應該說:從男女雙方談婚論嫁時,就開始了。

[p6-7]苏霍姆林斯基說:“於是,一些年輕人結了婚,却對生兒育女毫無精神和道義的準備,面對家庭生活,就像一字不識的文盲面對着一堆哲學難題,手足無措。生活要求我們為中學高年級的小伙子和姑娘們開設有關家庭、婚姻、子女的課程...不會做丈夫和妻子的年輕父母,常常像孩子一樣顯得軟弱無能、沒有經驗;很遺憾,我們也只能像幫助孩子那樣去幫助他們;這些成年的孩子去生養孩子,巨大的痛苦就會來臨,對社會、對他們的子女都是灾難--因為,在道德和精神方面,他們自己也只是個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。”

從這些談話,我意識到親子關係的优劣,從你決定生育的那一刻就開始了。緊接着,懷孕期間,父母倆的优生觀念,對孩子的身心灵健康上,又是另一個重要的階段。如,自然分娩或剖腹生產,都會為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。孩子出生後,面對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觀。家庭文化對兒童成長的影響,是無庸置疑的了。家庭教育的优劣,影響了孩子接受學校教育的程度,亦決定了孩子成年後能否成為一個獨立負責任的人。這個時候,我會說,孩子己經闖過’父母關’,來到了’孩子關’了。那是一個自我負責的時期,是人類延續生命的時期。在那個時段里,作為成年人的我們,不能够再以過去父母的不足面作為自己的成長障礙了。我們得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,為自己生命的圓满負起責任。惟其如是,我們才能面對死亡的到來,完成我們作為一個人的完整和圓融的歷程。

正在戀愛中或懷孕中的青年們,得好好把握這個時機啊。您們的每一步,都將為您日後的親子關係埋下種子。而錯過戀愛期和优生期的我們,在家庭文化這個環節上,更需要我們加把力把它搞上去。您的努力自有回報!

與您共勉之!

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

睿智的父母之愛(一):簡介

[苏]瓦。阿。苏霍姆林斯基 著作
河北人民出版社:汉譯世界教育名著丛書

簡介
這是一本薄薄的書,共174頁。里面收集了苏聯著名教育家瓦.阿.苏霍姆林斯基(1918-1970)關於家庭教育的著述。

苏霍姆林斯基17岁時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,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,他始終沒有脫離中小學的實际工作。在不算太長的一生中,苏霍姆林斯基寫了41本書,600多篇論文,1200篇供兒童閱讀的故事和童話。

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里,教育是個整體,面對的是兒童完整的精神世界,沒有也不可能有孤立的德育或智育。促進兒童個性全面和諧發展,為社會培養真正的人,是苏霍姆林斯基毕生為之奋斗的理想。

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里,也沒有孤立的學校教育。他堅信"學校教育的成果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之上。。。如果家庭沒有孕育人世間美好事物的神奇力量,學校所能做的,就永遠只能是再教育。"因此,建立完备的"家庭-學校教育系統",就成為苏霍姆林斯基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。他創辦家長學校,向家長傳授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基本知識,和家長一起研究應該怎樣為人父母,應該怎樣教育子女。他把家長組織起來,利用家長集體的力量,積極有效地開展學校各項教學教育活動。他把家長學校的工作看作學校領導必須去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,他說"沒有家長學校,就不會有真正的家庭-學校教育。"

苏霍姆林斯基認為,養育孩子是一種把理智、情感、智慧、能力融合在一起的複雜勞動。他說:"沒有什麼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了,我一生都在努力探求這種智慧。"這本《睿智的父母之愛》就是苏霍姆林斯基長期探求的結果。這是一本關於家庭、婚姻道德修養和子女教育的書,是一本精辟、生動的《家庭教育學》。

在這本書里,作者會告訴您
1-青年人應該怎樣對待愛情,應該怎樣為建立家庭、教育子女做好精神、道德的準备;
2-教育孩子是一種需要付出全部精力的崇高事業,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好公民、好勞動者、好的父親和母親,也是您對社會的貢獻,也同樣能向社會證實您的價值;
3-家人間的相互關心和尊重是最具有教育力量的精神財富,夫妻相親相愛、相互忠誠是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氣氛;
4-怎樣積極而謹慎地使用家長的權力,怎樣使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變得高大,怎樣使孩子心靈的琴弦變得敏銳,只要輕輕撥動,就能和父母產生共鳴;
5-怎樣愛孩子才能使孩子真正幸福,怎樣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懂得回報父母和社會;
6-應該怎樣启發孩子的智力,怎樣保护孩子心靈的純洁,怎樣讓他懂得珍惜自己的尊嚴和人格。。。

在這本書里,您不會碰到枯燥、晦涩、讓人望而却步的"理論",也不會聽到教育家教師爷般裝腔作勢的說教。不會。這是談話,是作者與家長、兒女及所有讀者的傾心交談。它說的是現實生活中家長教育子女的痛苦和歡樂
、教訓和經驗。它熱情洋溢,富有詩意,既有精辟的理論概括,又有生動具體、令人信服的典型事列,還穿插著許多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趣傳說和故事。

讀一讀這本《睿智的父母之愛》,您一定會有收益。相信您會被作者的熱情、坦誠、睿智和人格所吸引、所感動,會隨着作者感人肺腑的談話,反思自己在愛情生活、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中的對錯與得失。

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

網絡讀書會

幾星期前去上既是老友亦是老師的課:依舊是那個最初的感覺--感動!

十 年前,應亦師亦友的他邀請,第一次帶著三岁半的孩子和太太一齊參加《父母成長班》課程。約一年後,再應邀參加了《父母EQ課》兼培訓班。結業時,在一眾同 學推舉之下,成了班長,還得上台發表毕業感言。私下跟同學們分享與交流學習心得,大家對其中之技巧一知半解,可是,感受卻是一致的:感動!
是啊,正因為感動,一路走來,雖然跌跌撞撞,都堅持下來了;因為感動,從一知半解,慢慢地感受到整個課的系統性和完整性;因為感動,把所習得的皮毛都用在自己的家庭,都用在待人處事上,換得了今天的美滿。。。

十年後,再次上他的課,還是那樣的令人感動。其實,去年尾就己經重上的課一次了。當時的感受是:怎麼走了十年,自己還在"術"的層次,少了大格局的胸襟。實在感到無地自容!

這回,跟同行的友人分享交流,她說:那是模仿不來的東西!你得要有如此的胸襟,方能有如此激動人心的課!
對啊,總感覺到他的奉獻與付出--為著人類幸福的理想。曾經同甘共苦一段日子,自己的格局縮小了,而他的格局變大了。信念啊!堅強的信念啊!

修為真的是一輩子的事。馬虎不得!

上課期間,從同學處了解到有那麼一個她,過去默默地耕耘:帶課。結業。讀書會。扶持參與的學員持續成長。從中得益的同學都說:感謝她的帶領,讓大家從不問天下事,到談論生死問題的層次。在他/她的車上,看到書本--[台]龍應台的書。都成了愛書人,多感人之舉啊。
當 下就跟自己說:哎,這是個互相扶持成長的好辦法。回去後,得好好尋思,如何辦個讀書會的。想想,講講,聽到各種聲音,心里頭還是有把聲音告訴自己說:辦讀 書會。大家都忙,怎麼辦?!叮!可否來個網絡讀書會!?怎麼個走法,還沒有個底稿。想通過部落格的管道進行,似乎不太合適。朋友們,你們可有好建議?!

希望如此的讀書會:-
1-方便彼此挂上自己的感言,而不影響該’頁’的原本用意;
2-純粹是讀書心得之分享--特定書本,特定時段內;
3-沒有商業味道的,只有個人的學習心得;
4-不攻訐,不批判,只分享與交流。。。

作者:盧水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