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

迷失的自我

We are afraid of having our long unmet needs---those needs we learned to deny or disparage---finally satisfied. We are afraid to get in touch with our Lost Selves---the traits we were taught to think were unacceptable.

我一位講師曾經說,做輔導,是幫助對方把那lost self 找回來,整合自我。
精神病是split,將true self分裂,活在假我裡。

真實的自我本來是怎樣的呢?是自由、開放的,一如嬰兒與極年幼的孩子。開心了笑,傷心了哭,生氣了表達憤怒,害怕了不掩飾恐懼。
成長過程裡,孩子們被教育了壓抑。男兒流血不流淚,女孩子要矜持,發脾氣了是不乖不懂事etc。
當你害怕、驚慌,大人說:傻的,怕甚麼?!沒這回事!當你傷心,他們說:過去了,別去想它。當你快活,也許,大人覺得你太瘋了,該收斂。

許多孩子的許多感受被否定,被漠視,被壓抑。於是他們學習否定、漠視、壓抑自己的感受。傷心了不懂得往哪兒/不敢尋求安撫,恐懼了不知道自己的恐懼,開心時不敢太得意忘形。氣怒了覺得生氣不該/不對。

大人很愛說,小孩子不懂事。簡單輕易一個手勢,否定孩子的個體獨立與存在。

許多孩子被教育了,開心傷心恐懼憤怒是不對的,不被接受的。
許多人對自己的感受是多麼無法誠實。
多麼不懂得和自己感受相處。多麼不懂得與之,正面以對。不別過臉去。不別過頭去。

許多人,當他們是孩子,他們不被允許是孩子。
許多孩子被教育了不懂得自己。於是迷失。

當孩子哭,孩子需要的是愛與被安撫。當孩子傷心,孩子需要的是陪伴。陪伴傷心。當孩子生氣/恐懼,孩子需要的是生氣/恐懼有理。
許多大人,我們沒有被那樣教肓,我們被教育的是,你要堅強。你要理智。

我們被教育了不去看見自己的脆弱,被教育了不懂得允許脆弱。於是不懂孩子的脆弱。
被教育了不懂得自己真實的感受。被教育了否定那些感受。

於是我們一代傳一代。傷心不好。快快轉移。傷痛不好,快快轉移。換一個方式,比較理智的,比較堅強的。

你沒有任何不對或不好,你是你,獨立的個體。
你好好活著,沒搶刦殺人放火,沒存心害人,你好得不得了。
你掙扎存活,你也許不自覺自己多努力地活著。

請為自己,給自己一個鼓勵的掌聲。
你做得多麼好。

這,是我/我們一直缺乏的鼓勵。

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

改變

可憐的讀書會,好冷清。
我來隨手寫吧,丁點丁點的看書感想,沒有次序的。

今天抄一點Keeping the love you find.它是一本由心理學看關係的書。作者Harville Hendrix.

我都看英文書多,是醬咯,人在倫敦。要抄的英文我不翻譯成中文,哎吔沒力。

"People don't change, you just have to accept them as they are." This is such a nugget of pop wisdom that people don't even question it. But it is wrong, although it is a safe and comforting defense against the fear and anxiety that change provoke.

We are afraid of having our long unmet needs---those needs we learned to deny or disparage---finally satisfied. We are afraid to get in touch with our Lost Selves---the traits we were taught to think were unacceptable. (page 239)

華人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易。人會變嗎?我的體會是,性情基本上不變,但態度觀點與行為肯定可以變。

拿自己做例子吧,以前的自己是不吃軟也不吃硬,很不容易搞。現在的自己呢,非常吃軟,硬呢,比較會客觀地看,看見強硬的背後往往是脆弱。無言的恐懼。

那個改變在於,我曾經的倔強無比強硬無比,源自內心的不信任。情感上很不自覺地非常防衛,內心裡對人很隔離。和自己情感很隔離。

在輔導過程裡,我看見了那個自己。那個可憐的,表面強大內裡異常脆弱的自己。

改變真的非常不容易;我感恩,自己曾經強硬淡漠底下脆弱的心,現在變得柔軟同時更俱力量。但那個過程,是呀,折磨得很。不容易。卅餘年生命建立起來的防衛,見著唸著輔導時逐歩瓦解,那過程真非常不安。所有曾經熟悉的,總想捉著,捉回來。熟悉的,習慣了,是比較舒服的。

我見了三年輔導嘍,三年時間裡不停想逃,不停跟自己說自己很好沒事,不需要見輔導。但課程規定必須見輔導嘍。

如此這般,一面想逃一面成長。如此這般,看見自己改變。

不解嗎?為甚麼有一些人不會變?因為裡頭有這個因素。改變的不安與焦慮。

也因為,改變,是承擔自己的責任,自己對自己生命的責任。對自己生命負責。不再責怪他人。不再將自己生命,自己的力量,交托他人。這個,過程也很不容易。

今天暫時到此,稍遲得空談談書裡抄來那第二段。

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

睿智的父母之愛(四):胸有成竹

很久沒在這里寫文章,感到有點抱歉。

哈囉,那些受邀的朋友,是你們出場的時候啦!正如本部落格的標題:ilovereading100,我誠心希望大家在這里留下一些墨迹,彼此充電。

睿智的父母之愛

最近,對苏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所說的一些話,有一點感受。
苏霍姆林斯基說:"無論您的工作多麼複雜,多麼富於創造性,您都要記住:在您家里,還有更重要,更複雜,更細緻的工作在等著您,這就是教育孩子。。。養育孩子是一種把理智,情感,智慧,能力融合在一起的複雜勞動。沒有什麼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了,我一生都在努力探求這種智慧。"

是的,家教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心思與精力,是一項複雜的勞動。

常聽父母親說:我不明白孩子為何變得那麼叛逆?以前小的時候,他是那麼的聽話,乖巧,可愛。。。。。。

有的父母在百般不解,勸說孩子不來的時刻,使横勁的說:我不管那麼多,只要他聽我的話去做,沒給我制造任何問題就行了。

碰上類似的情況,我心里總在叹息。孩子還小,他目前無力反抗父母的’鉄腕政策’,只好乖乖就範。然而,他會長大的啊。等到那麼一天,當他’敢於伸手捉住你的滕鞭,跟你怒目相待的時候’,你該怎麼辦?那時,你是否一如前面的父母那樣,為什麼孩子。。。。。。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啊?。。。。。。

為人父母者真得需要善用自己的智慧處理孩子的困忧。我以為我們得有預防勝於治療的心態,而千萬不要存有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的態度。孩子年岁還小,可是,當我們從他的日常舉動里察覺到一絲絲的’不當’時,我們得把這些信息放在心里,尋找機會勸導或引導孩子。而不是放任之,以為久而久之,孩子會改正過來。

有個比喻:教養孩子如駕飞機;你得時不時地調整方向盘,校正前進的方向。換言之,飞機的飞行線路是之字形的,教養孩子也是如此。